摘自杰瑞 · 赫尔曼的《你好,多莉》歌曲: You’re still glowin’, you’re still crowin’

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

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涉及多个方面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:

浇筑前的准备工作

  • 原材料检查:对水泥、砂石料、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,确保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。检查水泥的品种、强度等级、出厂日期等,防止使用过期或受潮的水泥。对砂石料的颗粒级配、含泥量、泥块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,控制其杂质含量。同时,对外加剂的性能、掺量进行严格把控,保证其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。
  • 配合比设计与试配:根据工程结构的要求、原材料的性能等,由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。通过试配确定最佳配合比,确保混凝土的强度、耐久性、工作性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。在施工过程中,严格按照批准的配合比进行配料,不得随意更改。
  • 模板及支架检查: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、刚度和稳定性,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重量和侧压力。检查模板的尺寸、形状、平整度、垂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模板的拼接应严密,防止漏浆。同时,对支架的搭设进行检查,确保其牢固可靠,支撑间距、高度等符合施工方案要求。
  • 钢筋工程验收:检查钢筋的品种、规格、数量、位置、间距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钢筋的连接方式、接头位置及接头质量应满足规范规定。对钢筋的绑扎或焊接质量进行检查,确保钢筋骨架的牢固性,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或移位。

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

  • 混凝土运输: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,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、漏浆、坍落度损失等现象。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运输距离,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的数量,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供应,避免出现浇筑中断的情况。
  • 混凝土浇筑
    • 浇筑方法:根据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,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,如全面分层、分段分层、斜面分层等。在浇筑过程中,应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高度,避免混凝土产生过大的冲击力,影响钢筋和模板的位置。
    • 振捣作业:采用适当的振捣设备,如插入式振捣器、平板振捣器等,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。振捣器的插入深度、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,避免出现漏振、过振等现象。振捣过程中,应注意观察混凝土的表面情况,如出现泛浆、不再下沉、无气泡冒出等现象,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密实。
    • 施工缝处理: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,如因特殊情况需要留设施工缝,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。施工缝的位置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,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,应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,清除浮浆和杂物,并用水冲洗干净,然后铺设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,再进行混凝土浇筑,以保证施工缝处的混凝土结合紧密。
  • 混凝土养护:浇筑完成后,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,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,防止混凝土因失水而产生裂缝。养护方法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、草帘、麻袋等保湿材料,或采用洒水养护、喷涂养护剂等方式。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类型、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,一般情况下,普通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 7 天,对于大体积混凝土、抗渗混凝土等,养护时间应适当延长。

浇筑后的质量检查

  • 外观质量检查:混凝土浇筑完成后,及时对其外观进行检查,查看是否有蜂窝、麻面、孔洞、露筋、裂缝等缺陷。如发现外观质量问题,应分析原因,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修补、打磨等。
  • 强度检测:按照规范要求,制作混凝土试块,进行标准养护或同条件养护。在规定的龄期,对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,以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。如试块强度不合格,应进一步采用钻芯法、回弹法等非破损检测方法对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,确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情况,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。
  • 结构尺寸和位置偏差检查:使用测量工具,如经纬仪、水准仪、钢尺等,对混凝土结构的尺寸、位置、标高、垂直度等进行检查,确保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。如发现偏差超出允许范围,应分析原因,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。